Version: 2017.2
2D 浮力效应器 (Buoyancy Effector 2D)
2D 平台效应器 (Platform Effector 2D)

2D 点效应器 (Point Effector 2D)

2D 点效应器通过施力来吸引/排斥源点;源点可定义为效应器使用的刚体位置或碰撞体中心。另一(目标)碰撞体与效应器接触时,才对目标施力。可以控制施力的位置和计算方式。

用于效应器的碰撞体通常会设置为触发器,因此其他碰撞体可与其重叠以便施力,但是非触发器仍然有效,不过只有碰撞体与其接触时才会施力。

Point Effector 2D Inspector
Point Effector 2D Inspector

属性

属性: 功能:
Use Collider Mask 是否应该使用“Collider Mask”属性?如果不应该,则所有碰撞体都默认采用全局碰撞矩阵。
Collider Mask 此遮罩用于选择允许与效应器进行交互的特定层。
Force Magnitude 要施加的力的大小。
Force Variation 要施加的力的大小变化。
Distance Scale 应用于源和目标之间距离的缩放。在计算此距离时,按该比值对距离进行缩放,因此可以改变有效距离,从而控制施力的大小。
Drag 应用于刚体的线性阻力。
Angular Drag 应用于刚体的角阻力。
Force Source 力源是吸引或排斥目标对象的点。从该点定义相对于目标的距离。
        Collider 源点定义为碰撞体的当前位置。
        Rigidbody 源点定义为刚体的当前位置。
Force Target 作用力目标 (Force Target) 是目标对象上由效应器施力的点。从该点定义相对于源的距离。
        Collider 目标点定义为碰撞体的当前位置。如果碰撞体没有位于质心处,则在此处施力会产生扭矩(导致目标旋转)。
        Rigidbody 目标点定义为刚体的当前质心。在此处施力绝对不会产生扭矩(导致目标旋转)。
Force Mode 如何计算力。
        Constant 施力时忽略源和目标之间相隔的距离。
        Inverse Linear 施加的作用力以源和目标之间的反线性距离为函数。源和目标处于相同位置时施加全力,但是当源和目标移开时作用力呈线性下降。
        Inverse Squared 施加的作用力以源和目标之间的反平方距离为函数。源和目标处于相同位置时施加全力,但是当源和目标移开时作用力按平方下降。这类似于现实世界的重力。
2D 浮力效应器 (Buoyancy Effector 2D)
2D 平台效应器 (Platform Effector 2D)